一般來說,無論PC電源的性能是否良好,+ 12V,+ 5V和+ 3.3V輸出的質量都可以說起決定性作用。
PC電源的輸出可分為4個電壓和5組線,分別為+ 12V,+ 5V,+ 3.3V,-12V和+ 5V備用,其中+ 12V,+ 5V和+ 3.3V是備用電源。
主電源輸出源。
-12V現在基本上不可用,并且保留了更多用于兼容性。
顧名思義,+ 5V待機負責待機輸出,并且不負責大功率工作。
在單磁放大的基礎上改進了雙磁放大結構。
除了使用獨立磁放大器產生+ 5V的+ 3.3V電壓外,還使用獨立磁放大器產生+ 12V,+ 5V和+ 3.3V的電壓。
它們均具有獨立的穩壓控制電路,基本上消除了相互干擾,并且消除了單個磁放大器在交叉負載上的缺點。
圖為第一匹銅效果700W電源。
判斷電源是否采用雙磁放大非常簡單。
要查看主變壓器的次級側和整流器之間是否有兩個磁放大器,以及輸出能量存儲電感器是否具有3個,因為單個磁放大器電路的+ 12V和+ 5V輸出通常共享一個儲能電感,+ 3.3V是獨立的儲能電感。
然而,由于額外的晶體管控制電路,一個磁放大電感和一個儲能電感,雙磁放大結構的成本幾乎是單磁放大結構的兩倍,因此很少使用雙磁放大結構。
在低功率產品中對于入門級產品,在中功率和高功率產品中使用將更為合理。
與單磁放大器結構相比,第一匹節電王銅效果700W電源的交叉負載性能具有+ 12V,+ 5V和+ 3.3V輸出不會相互干擾的優點。
簡而言之,每個通道的輸出特性都不會改變。
以第一匹節電王銅效果700W電源為例,其+ 5V和+ 3.3V采用雙磁放大結構。
可以看出,在交叉負載測試中,每個通道的輸出電壓僅與其電流負載有關。
道路輸出對其影響不大。
但是,磁放大器連接在變壓器的次級側和整流器之間,其輸出實際上是次級側輸出的波形的一部分。
當電路改變占空比以調節某個電壓的輸出時,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它。
其他幾個輸出,例如,當+ 12V處于低負載時,電感器電流將進入間歇性導通狀態。
此時,次級側的+ 5V和+ 3.3V的兩個磁放大器輸出也將受到影響。
電壓性能將相對較差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通常在+ 12V上增加一個虛擬負載,但是這種方法顯然會影響電源的轉換效率。
因此,即使它是具有三路輸出獨立電壓調節的雙磁鐵放大器,它的性能也優于+ 12V / + 5V組合穩壓的單磁鐵放大器結構,并且它還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狀態。
為了徹底解決此問題,電源制造商推出了DC-DC結構。